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9年蝇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分析
马卓, 魏绪强, 阙燃, 张雨侬
摘要322)      PDF (1338KB)(983)   
目的 掌握北京市东城区蝇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于2014-2019年每年的4-10月对东城区7个监测点进行蝇密度监测。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东城区蝇类以麻蝇(35.16%)、厩腐蝇(18.92%)、家蝇(16.83%)和丝光绿蝇(13.19%)为优势蝇种,这4类蝇种占捕蝇总数的84.10%;2014-2019年蝇类总密度呈下降趋势;蝇密度高峰期在7月;在不同生境中,绿化带蝇密度最高为6.20只/笼,其次为宾馆饭店和居民区,分别为5.49和4.88只/笼;绿化带以麻蝇为优势种,居民区以家蝇为优势种。 结论 基本掌握了东城区蝇类密度、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蝇类防制应以绿化带和宾馆饭店为重点场所;7月为蝇密度高峰期,提示应注意在高峰期到来前采取防制措施。
2020, 31 (6): 690-69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6.013
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魏绪强, 周小洁
摘要318)      PDF (329KB)(82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动态变化,为城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4和2016年每年的5-7月采集东城、西城、朝阳、昌平、密云、怀柔、大兴、石景山、顺义、房山和门头沟区的宾馆饭店、小旅馆、农贸市场和小餐饮店的德国小蠊种群,利用药膜法对其抗药性进行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 50)及其95% CI,并计算各种群的抗性倍数。 结果 不同城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东城、密云、怀柔、大兴、西城和昌平区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呈敏感性降低趋势,而石景山、朝阳、顺义、房山和门头沟区野外种群则呈敏感性升高趋势。除顺义区野外种群2014年抗性为中抗外,北京市11个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均处于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01~5.14倍,其中东城和门头沟区野外种群抗性动态变化较大,东城区野外种群抗性倍数由2.39倍上升至4.44倍,门头沟区野外种群抗性倍数由4.58倍降至2.73倍。 结论 2014和2016年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城区应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杀虫剂,采用综合防制方法,以延缓德国小蠊的抗药性发展。
2018, 29 (1): 27-2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07
北京市东城区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评估与预报
魏绪强, 李宗麟, 潘京海, 张淑芬
摘要390)      PDF (877KB)(789)   

目的 评估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为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更好地保护现有药剂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剂潜在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室内抗性选育和生物测定方法获得用于抗性风险评估的品系;采用Tabashnik方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抗性发展速率。结果 经过21代的室内选育,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上升了2197.55倍;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h2为0.1571,抗性风险较大;根据抗性发展规律(筛选前7代的抗性发展非常缓慢,从第8代开始迅速上升,筛选后期抗性发展基本稳定),计算不同阶段的h2分别为0.1016(F0~F7)、0.2140(F8~F17)和0.0250(F18~F21)。根据不同阶段的h2值(h2=0.1016,h2=0.2140,h2=0.0250),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死亡率分别为50%、60%、70%、80%和90%),抗性上升10倍所需的代数分别为7.2~15.9、4.9~10.8和44.4~98.1代。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较大,应根据防治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2013, 24 (5): 402-405.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06
2008-2009年北京市东城区越冬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魏绪强,李宗麟,王日明
摘要1233)      PDF (976KB)(840)   

目的 掌握本辖区内越冬蚊虫种类、数量和分布,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 越冬蚊监测采用目测法。从监测地点随机抽取5个观察点,每点为1 m2,观察5 min内蚊虫数量并记录结果。监测过程中重点对防空洞、地下室和花房等越冬蚊主要栖息的场所进行检查。结果 连续2年的监测均查到越冬蚊,且均为淡色库蚊。2008年共设置监测点31处,累计监测面积5600 m2,阳性率为19.35%;2009年共监测26处,累计监测面积2835 m2,阳性率为15.38%。2009年与2008年相比,越冬蚊数量显著升高,平均蚊密度分别为0.88和0.41只/m2。连续2年监测,防空洞中越冬蚊数量最高,平均蚊密度分别为3.50和6.25只/m2结论 防空洞是越冬蚊主要的栖息场所,应加强夏季蚊虫监测及其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2010, 21 (4): 373-374.
2008年北京奥运会蚊虫西尼罗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佟颖1,曾晓芃1,刘婷1,赵岩2,肖潇1,钱坤1,魏绪强3,赵瑶4
摘要1263)      PDF (332KB)(1081)   

【摘要】 目的 掌握奥运场馆蚊虫携带西尼罗病毒(WNV)情况,预防和控制奥运会期间西尼罗病毒病的发生。方法采用CO2灯诱法进行蚊虫采集,选择VecTest 试剂盒和Ramp系统2种快速检测方法,对WNV进行检测。 结果 2008年奥运场馆蚊虫密度比2006年、2007年有明显下降。奥运场馆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占96.94%。3年中对奥运场馆22 275只蚊虫进行WN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008年奥运会蚊虫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蚊虫携带WNV。

2009, 20 (2): 145-147.
羧酸酯酶与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魏绪强1,2;钱坤2;曾晓芃2; 高希武1
摘要1097)      PDF (163KB)(794)   
目的 研究羧酸酯酶在不同品系德国小蠊中的活性以及其在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对有机磷杀虫剂敏感品系(SS)及采自北京市宣武区(XW)、昌平区(CP)、顺义区(SY)和石景山区(SJS)的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为试虫材料,利用生物测定、生化分析及增效剂试验等方法研究羧酸酯酶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结果 增效剂TPP对马拉硫磷、敌敌畏的增效比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为1.86和1.51倍,TPP对马拉硫磷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5.79、20.08、15.26和4.74倍;TPP对敌敌畏的增效比在XW、CP、SY和SJS品系中分别为2.00、1.67、2.16和4.81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与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 K m)和最大反应速度( V ma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的K mV max分别为0.1580 mmol/L和58.4225μmol/(mg pro.min);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羧酸酯酶的 K mV max分别为0.1279、0.1071、0.1080、0.1095 mmol/L和307.2550、338.5755、340.3300、212.4570μmol/(mg pro.min),2个品系的羧酸酯酶对马拉硫磷和敌敌畏的抑制作用也不同,2种有机磷药剂对敏感品系的抑制中量I 50分别为17.64 mmol/L和0.91μmol/L,对野外品系(XW、CP、SY和SJS)的I 50分别为80.48、35.49、83.24、82.29 mmol/L和15.35、7.89、11.52、8.60μmol/L。结论 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活性的增加是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
利用正交试验法建立德国小蠊羧酸酯酶的最佳反应体系
魏绪强1,2;钱坤2;曾晓芃2; 高希武1
摘要1072)      PDF (471KB)(729)   
目的 为了系统地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CarE)的性质,确定其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及其抗性水平,建立适宜的快速、准确的酶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酶液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影响,并从试验组合中选出最优的条件组合。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德国小蠊CarE比活力的5个因素中各因素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因素(酶浓度)的最优水平是酶的浓度为0.35只/ml;B因素(底物浓度)的最优水平是底物浓度为0.6mmol/L;C因素(反应时间)的最优水平是反应时间为5min;D因素(反应温度)的最优水平是酶反应温度为40℃;E因素(反应体系的pH值)的最优水平是酶液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 4B 3C 1D 4E 2是最优组合,利用此组合测得的CarE比活力最高为37.286μmol/(mgpro.min)。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结论 确定了测定德国小蠊CarE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0.35只/ml;底物浓度为0.6mmol/L;反应时间为5min;反应温度为40℃;酶反应体系的pH值为6.5。